查看原文
其他

来,重新认识一下贵州

贵州改革 2022-03-30

贵阳黔春立交(石宗林 摄)

一千个人心中,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但是可能只有一个贵州。


提起贵州,人们脑海中会闪过这样的词:封闭、贫穷、落后、神秘、古朴……这里贫困偏远,千峰万壑,交通闭塞,村寨林立……正所谓,“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里平,人无三分银”,似乎是外界对贵州的一贯认知。


贵州不引人注意,外人也对贵州缺乏了解,反而却形成了最固化的印象。


然而,不知从哪天开始,当我们开始注意起贵州时,它已经悄悄地颠覆了所有人的刻板印象。



你以为的贵州,是经济落后的贫穷之地,但如今的贵州,年度GDP增速领跑全国;你以为的贵州,是一个遍布山地丘陵、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,但如今的贵州,是中国西部唯一“县县通高速”的省;你以为的贵州,到处是原生态的山野村居,但如今的贵州,是全国最重要的“数据中心之都”,昼夜不停地计算着从城市生活到外太空的海量数据,越来越有高端范儿和国际范儿……


如今的贵州,已经不是你以为的贵州。不知多少人曾经习惯地看低,如今却要向贵州道一声:“失敬!”


北盘江大桥(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)

▐  贵州的“穷”与“富”

“贵州”之名,始于宋代。虽然名为“贵州”,却似乎从来跟“贵”并不沾边。


无论在史书里,还是到了现代人眼中,贵州最醒目的标签还是“穷”。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《黔记》里就写道:“贵州地皆蛮夷,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。”


即便到了本世纪初,贵州的“穷”也未能改观:2009年贵州GDP仅占全国百分之一,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,多项核心经济指标在全国挂末。



历史上,贵州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。跟贵州有关,人们耳熟能详的,是两个著名的成语。


一个是“夜郎自大”。《史记》里说的其实是: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”,从今天的考古来看,夜郎国也并非弹丸小国。只是因为当年交通闭塞,夜郎国君合乎情理地向汉使者问了句:“汉朝和我国相比,哪个大?”就让西南最大的夜郎在后世演化成了愚昧无知的自大狂,接受人们的讽刺和讥笑。


还有一个是“黔驴技穷”。很久以前,贵州当地没有驴,有好事之人从外地带了匹驴子进去,在老虎面前闹了笑话。本来这外来的驴子就跟贵州毫无干系,结果人们偏偏把“黔驴技穷”这顶帽子,强扣在了贵州的头上,怎能不算是无妄之灾、不白之冤?


不论是夜郎,还是黔驴,似乎都反映了人们心中对贵州的认知:一副能耐有限、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

然而,一件事情,要是出于某种偏见,人们就可能从负面去理解它。对于贵州,人们似乎就容易加剧偏见,而更加偏离了真实。


万峰林(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)

的确,因为偏居西南、山地居多、长期交通闭塞,客观上阻碍了贵州与外界之间的联系。历史上,贵州开发得也很晚,直到明朝才为中央政府所重视,再加上一些世居民族对外界存有警惕和排斥的心理,也让贵州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。


但是,贵州文化也有它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明代建省之前,贵州地区没有统一的建制,长期处于湖南、四川、广西和“南夷”等少数民族的分割治理中。中原文化、巴蜀文化、荆楚文化、滇粤文化在此碰撞交汇,贵州文化从中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因子。


明清两朝,随着大量移民涌入,外来文化也在贵州都得到了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。各民族既相对保持了自身的生活方式、文化式样保持良好,民族之间又相互交流融合,共生共存共荣。贵州的文化多元性,反过来造成了一种宽松的环境,易于接纳新的思想和文化。


贵安新区少数民族妇女欢度葡萄节
(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)


中国有56个民族,在贵州就居住着49个,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苗、布依、侗、土家、彝等17个,其他绝大部分民族都是从外地迁入的。


因为历史上处于中原儒家的主流文化圈外,再加上长期经济欠发达、欠开发,似乎给贵州带来了一种自卑感。但是,正是因为这种边缘化和偏僻性,在贵州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,广泛容纳着本土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,让他们较少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干扰,完整保持了原有的特色与野性。



在贵州,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与鲜活。在这里,你可以看到苗族的反排木鼓舞、安顺的地戏,欣赏铜仁的傩文化、侗族的大歌……甚少有哪个省份,如贵州般丰富多姿。贵州,也是富足的。可惜,当有些人固守在“穷”的呆板印象里,对贵州缤纷绚丽的方方面面,似乎也就无福欣赏了……



▐  贵州,就是要颠覆你的偏见

贵州很特殊。在自然条件上,它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,有九成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丘陵,这种崎岖不平的地理风貌,常常作为一种负面因素,被当成阻碍发展、孕育贫困的“注脚”。


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辩证的两面。一种条件,有显而易见的劣势,也可能蕴藏着无可比拟的优势。如果优势的方面得以利用、更为人所知,自然也会扭转人们的偏见。


2016年,在贵州的群山环抱中,“中国天眼”落成,因为科幻感十足,吸引了世人的目光。这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是国家“十一五”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高科技的机械美感、天然的险秀地貌,神奇地契合在这块土地上,在一片万籁俱寂之中,聆听着来自宇宙星辰的声音。


“中国天眼”,颠覆人们的视觉感官、打破人们想象的同时,也让人们隐隐感到,贵州好像被加持了某种力量,跟以前不一样了。



“天眼”为什么选择了贵州?除了“天眼”,贵州还在憋什么大招?


“天眼”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。为了应对它所需要的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,贵安新区还落地建设了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,总投资1.7亿元。


除了“天眼”,将数据中心建在贵州,正在成为顶尖企业和重要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:近年来,苹果、微软、英特尔、惠普、戴尔、阿里巴巴、华为、腾讯、百度、京东等一大批国际企业落户贵州。中国电信、移动、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都建在了贵州。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数据中心、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备份中心、水利部南方数据灾备中心、公安部刑专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项目,也陆续签约落地……


黔西南州大数据华为中心(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)

这些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,仅贵安一地的服务器总数就将达到360万台。与此同时,朗玛、满帮集团、白山云等一批贵州本土的大数据企业应运而生。据统计,去年贵阳市、贵安新区大数据企业达到5000多个。


观山湖区金融城(观山湖区委宣传部供图)

印象里荒僻的山区贵州,变成了华丽的云端贵州。


“过去大家觉得贵州山多、阴雨天多,做生意都不愿去。今天来看,这些缺点反而成了大数据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。”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这样说。


“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里平”,以前人们眼里代表贵州落后的因素,如今反而成了优势:稳定的喀斯特地形,没有极端地质灾害,是理想的数据灾备中心;凉爽少阳的气候,让数据中心运行节电10%~30%;水火互济的电力结构和低廉电价,为大数据运行节约了大量成本;清洁的空气,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寿命和稳定性……


原先的资源劣势,转化为产业优势。贵州,成为了云计算寻求高性价比数据中心的必然选择。贵州,在数字经济时代,终于开始“贵”了起来。



▐  贵州的“黄金十年”

贵州的数字经济,已经连续六年增速排名全国第一。


早在2013年,在深入分析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趋势之后,贵州省就结合自身优势,果断选择了大数据产业。这些年来,贵州走了一条有别于东部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创新道路,从一张白纸,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的高地。


今天的中国数字经济,已是众所周知的热门经济形态,占GDP比重达38.6%。然而,贵州当年在毫无经验可循的背景下,抢先布局数字经济,而实现了后发赶超,眼光之超前不得不令人佩服。


“中国天眼”从2011年开始动工建设,到2020年通过验收,再到今年向全球开放,“天眼”见证的,不仅是对宇宙苍穹的探索与仰望,也正好是贵州经济发展的“黄金十年”


数据显示,自2011年以来,贵州省GDP增长了三倍多。去年,贵州省全年GDP达到17826.56亿元,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,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行列,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

过去的贵州,支柱产业只有煤磷电酒烟,产业技术含量低,脱贫攻坚任务重。如今,大数据也成为了贵州转型升级的新引擎,许多传统产业在大数据的改造下脱胎换骨。除了大数据以外,“人造小太阳”、火星探测、载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国产大飞机和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中,也都能看到“贵州制造”的身影。



不是夜郎真自大,只因无路去中原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注定了“黔道难”,交通闭塞也曾是制约贵州发展的最大瓶颈。然而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,贵州的交通正在从天堑变成坦途。


贵广高铁从江站(新华社记者杨文斌 摄)


吴德昌 摄


贵广高铁,从2008年开建,至2014年开通,使贵州高铁里程实现了“零”的突破。如今,贵州铁路出省通道达到了14个。2015年,贵州又率先在西部实现“县县通高速”,高速公路里程由2011年底的2023公里增至现在的5800余公里。此外,2015年北入长江的乌江高等级航道实现通航,2017年茅台机场通航,贵州实现通航机场市(州)全覆盖……


黔东南境内榕江至从江段的厦蓉高速(吴昊 摄)

鸭池河大桥(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)


随着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,贵州的桥梁建设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如今的贵州,被称作“世界桥梁博物馆”,几乎囊括了梁桥、拱桥、悬索桥、斜拉桥等全部现代桥型。全球最高桥梁的前100名中,有44座在贵州。因数量多、类型全、建造难度大,贵州桥梁创造了数十个“世界第一”。


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(龚小勇 摄)

山岭险峻、河谷纵横之间,每每看到那些气势磅礴的大桥,仿佛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一场沧海桑田,发生得令人叹为观止,又虚幻得恍若梦境。


原来,贵州的“穷”,并非一无所有。上天其实赐予了许多恩惠,但只有当你懂得了如何利用和征服,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才能够发现这个看似贫瘠的地方,竟是如此精妙绝伦,在被人冷嘲热讽的底子上,也能讲述出震撼人心的故事。


▐  华丽转身看贵州


过去如果有人问你,贵州有什么?你想到的,可能不过是一瓶茅台酒、一瓶老干妈辣椒酱。


今天如果再这个问题,你想到的应该会有很多:中国天眼,数据中心,贵安新区,都格北盘江大桥,梵净山……


谭丽娅 摄

随着经济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贵州元素,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多彩的贵州,独特的贵州,富裕的贵州,正在吸引更多人来走一走,看一看。《国家地理》2020最佳旅行清单,在25个最佳目的地中,贵州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地区。在权威旅行杂志《孤独星球》发布的去年最佳旅行目的地中,贵州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。


贵安新区万亩樱花园(王德友 摄)


贵州已是一片热土,因为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产业,吸引着人才、资金和产业。


贵州仍是一个桃源,这里有最触动心灵的风景,还有时间不曾触碰的村落。


奇峰翠林,漫山丹霞,飞瀑悬练,峭壁峡谷,别有洞天…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令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赞叹不已。气势恢宏的千户苗寨、侗寨鼓楼、加榜梯田、镇远古镇……光亮的苗银、美味的酸汤鱼、丝娃娃,以及神秘古老的民族文化,都令游客心向往之。


从江加榜梯田(乔啟明 摄)


可贵的贵州,在变得富有科技感的同时,仍看重自己原生态的基因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正在发生着新奇的故事,在新鲜的生活里,依然保留着原初的记忆。


这似乎也是贵州一贯的禀赋,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实现着文化的多元与一体、封闭与开放。在这里,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,多彩的生活相互依存,尽管成长一度艰难,但是一旦条件适宜,就可以获得它应有的盛况。


荔波小七孔桥(陶亮 摄)

看这些年的贵州,就像看了一场电影。从开头看到结尾,很多东西必定变了;也有很多东西,让我们换了一种眼光,回头重新看待。


贵州用并不漫长的时间,惊艳了所有人。一场华丽的转身过后,贵州仿佛从洼地里走出,站上高处,在眼前似曾相识的风景里,发现了未曾觉察的美丽,看见了无限的可能。


贵州,失敬!贵州,不如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。


李书林 摄





推荐阅读
    ●栗战书作主旨演讲 • 戴秉国出席!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隆重开幕
    ●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致辞: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
    ●李炳军在贵阳市贵安新区调研

来源:谁最中国、动静贵州

统筹:张烈烈

编审:代芹涟

微编:黄   勇“贵州改革”微信2021年第196期(总第1670期)

▌2021年7月15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